某天,公司经理正在气头上,恰好主管来请求工作,于是他满面怒容将主管斥责一番。主管莫名其妙,又怒气冲冲地将前来汇报工作的秘书训了一顿。秘书无缘无故被训,把这股恶劣的情绪带回了家,训斥了扑在她怀里调皮捣蛋的儿子。儿子受了委屈,只能向更弱者发火,趴在一旁睡懒觉的猫便成了出气筒。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上的“踢猫效应”。
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者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过程。这就涉及到一个“风度”问题。
古人云:克己,复礼。克己,就是遇事从容,能理智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复礼,就是与人为善,给周边疲倦的心录以慰藉与鼓励。
有位高僧在外出云游前把自己酷爱的摆满院子的兰花托付给弟子,嘱咐他悉心照料。谁知一天晚上弟子忘了将兰花搬回室内,恰巧风雨大作,原来开得正艳的兰花被打得七零八落。弟子忐忑不安地等待师傅的责骂。僧人云游回来,得知缘由后,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不是为了生气才种兰花的。”弟子从中得到启发,幡然悟道。
的确,在竟争白热化的今天,时时保持豁达的资态很有意义。然而,在压力下还能保持风度,就意味着对自己心理弱点的克服,意味着人格魅力的提升。
“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时,请带快乐回家。”一位家庭主妇在她家的房门上挂了这么一块木牌。在她的家中,男主人一团和气,孩子大方有礼,一种温馨、和谐和气氛充盈着整个空间。
问起那块木牌,女人笑笑,解释说:“有一次我在电梯镜子里看到了一张充满疲惫的脸、一副紧锁的眉头、一双忧郁的眼睛……把我自己吓了一大跳。于是我开始想,孩子、丈夫看到这副愁眉苦脸时会有什么感觉?假如我对面也是这副面孔,又会有什么反应?接着我想到孩子在餐桌上的沉默、丈夫的冷淡,这些在我原来认为是他们不对的事实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竟是我自己。当晚我便和丈夫长谈,第二天就写了一块牌钉在家门上提醒自己。结果,被提醒的人不只是我自己,而是全家人……”
主妇不经意间的一句平白、朴实的话,让原本死气沉沉的家庭又焕发出生机。如果我们稍稍用心,把这种豁达和体恤用于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踢猫”这条恶劣的传递链就能被截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