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家凯琳曾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她上班的路上,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楼。有一天,她注意到楼上一扇窗户的玻璃被打碎了,那扇破窗与整座大楼的整洁美丽极不协调,显得格外刺眼。又过了一段时间,她惊奇的发现:那扇破窗不但没得到及时的维修,大楼上反而多了几个烂玻璃的窗子…
这一发现使她忽有所悟: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的话,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其结果是: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这就是凯琳著名的“破窗理论”。
基于这样的理论,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异常优雅整结的环境中的时候,环境的优美就会给我们一种自觉的提示:这里不能随地吐痰,不能随手乱扔纸屑杂物。但是,如果有人丢了废纸,且没有人来及时清扫的话,对于其他人就会有一种暗示:原来这里是可以丢废纸的。丢得越多对后来者来说就越有一种纵容感。接下来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这里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垃圾场。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外界环境、事物对于我们自身的一种影响。经常受好习惯或高品质人的熏陶,对于自身的品行也会有所提高,但如果经常受一些不良行为的影响,自身也会堕落。由此可见,外界因素对于我们本身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但反过来说,环境可以影响我们,我们也可以影响环境。
是的,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去感染周围的人,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人就会被你影响。所以,我们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去积极地影响周围的每一个人。但前提是我们自身首先要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试想,我们自己经常会随地吐痰、乱扔纸屑,还怎么去影响别人讲卫生,爱护环境呢?如果我们能够经常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间长了,自然会感染身边的人,由我们身边的一个小环境,慢慢的去影响更多的小环境,汇流成河,去营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金俊杰(金太阳公司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