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混凝土将传统的现场搅拌一家责任分成现在的多家责任,于是就产生了怎样界定混凝土强度的问题。回弹法作为无损检测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其检测结果只能是评价现场混凝土强度或处理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依据之一,不能用作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拌混凝土运输到浇筑地点时也只是半成品,如果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温湿度养护、成型后保护等措施不到位,那么在预拌混凝土施工结构构件中的实际强度就会偏低,对于这类强度降低的问题只有认真分析原因,才能客观公正地界定质量责任。
目前,有的施工现场比较混乱,甚至出现加水的现象,所以无论是混凝土企业还是施工企业,对这种现象要制止。另外,混凝土公司的运输车辆因施工方的因素造成停放时间过长,导致塌落度太小无法泵送,为了满足泵送条件,就在车内大量加水,即使混凝土泵送到了预定的地点,到了28d时强度也一定不合格,再加上施工之后对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因此,强度不够的原因也应该从施工的过程找一找,而不光是一味地找混凝土公司解决问题。
在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对混凝土强度试件的取样与留置进行了强制性条件规定:“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交互地点随机抽取”。同样GB/T149022003《预拌混凝土》中规定:“用于交货验收的试样应按GB5024规定进行”。这样以来,如果混凝土公司28d标样养试件是合格的,那么该批混凝土构件应该是强度等级合格的,就没有用回弹法去评定该批混凝土是否合格的必要了,毕竟回弹法也只是检测混凝土表面的强度值,并不能代表该批混凝土的强度值,这个局限性我想也是值得建设方、施工方关注的。
综合以上因素,我认为在混凝土强度评定时要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经过研究和论证后才能给出一个公正、合理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