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的姿态-甘肃金山集团
新闻搜索:
  首 页 关于金山 金山组成 新闻中心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企业内刊 员工天地 常用下载 English
 
企业内刊

《金山人》2023年1月刊
《金山人》2022年9月刊
《金山人》2022年7月刊
《金山人》2022年5月刊
《金山人》2022年3月刊
《金山人》2022年1月刊
《金山人》2021年11月刊
《金山人》2021年9月刊
《金山人》2021年7月刊
《金山人》2021年5月刊
《金山人》2021年3月刊
《金山人》2021年1月刊
《金山人》2020年11月刊
《金山人》2020年9月刊
《金山人》2020年7月刊
《金山人》2020年5月刊
《金山人》2020年3月刊
《金山人》2020年1月刊
《金山人》2019年11月刊
《金山人》2019年9月刊
《金山人》2019年7月刊
《金山人》2019年5月刊
《金山人》2019年3月刊
《金山人》2019年1月刊
《金山人》2018年11月刊
《金山人》2018年9月刊
《金山人》2018年7月刊
《金山人》2018年5月刊
《金山人》2018年3月刊
《金山人》2018年1月刊
《金山人》2017年11月刊
《金山人》2017年9月刊
《金山人》2017年5月刊
《金山人》2017年3月刊
《金山人》2017年1月刊
《金山人》2016年11月刊
《金山人》2016年8月刊
《金山人》2016年1月刊
《金山人》2015年10月刊
《金山人》2015年5月刊
《金山人》2015年1月刊
《金山人》2014年8月刊
《金山人》2014年3月刊
《金山人》2014年1月刊
《金山人》2013年11月刊
《金山人》2013年9月刊
《金山人》2013年7月刊
《金山人》2013年5月刊
《金山人》2013年3月刊
《金山人》2013年1月刊
《金山人》2012年11月刊
《金山人》2012年9月刊
《金山人》2012年7月刊
《金山人》2012年5月刊
《金山人》2012年3月刊
《金山人》2012年1月刊
《金山人》2011年11月刊
《金山人》2011年9月刊
《金山人》2011年7月刊
《金山人》2011年5月刊
《金山人》2011年3月刊
《金山人》2011年1月刊
《金山人》2010年11月刊
《金山人》2010年9月刊
《金山人》2010年7月刊
《金山人》2010年5月刊
《金山人》2010年3月刊
《金山人》2010年1月刊
《金山人》2009年11月刊
《金山人》2009年9月刊
《金山人》2009年7月刊
《金山人》2009年5月刊
《金山人》2009年3月刊
《金山人》2009年1月刊
《金山人》2008年11月刊
《金山人》2008年9月刊
《金山人》2008年7月刊
《金山人》2008年5月刊
《金山人》2008年3月刊
《金山人》2008年1月刊
《金山人》2007年11月刊
《金山人》2007年9月刊
《金山人》2007年7月刊
《金山人》2007年5月刊
《金山人》2007年3月刊
《金山人》2007年1月刊
当前位置:首 页 >> 企业内刊 >> 《金山人》2009年9月刊 >> 正文

尊重的姿态


点击数:[1427] 更新时间:[2009/10/7]  字体:[大] [中] [小]

尊重别人是有不同的姿势的。

堪称“国宝级”的一代大师季羡林,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从不倚老卖老,摆架子,显“尊严”。每有客人前来拜访,不管尊贵如国家领导还是普通如文学青年,他都一样看待。每次在客人到来之前,他都早早地衣冠整齐地在书案前坐好,昂首挺胸,下巴微微内收,坐得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在他看来,挺胸端坐,也是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在客人离开时,他一定送出门外,告别再见。

在家里会客如此,当别人采访他,做节目时,他也是这样。1995年的一天,白岩松为季羡林做《学者访谈录》。当时,季羡林坐着,在白岩松掏名片准备递给他的一刹那,他就站起来,弯腰等着,这个场景令在场所有人感动不已。当有记者采访他时,虽然他已经有些不记得记者们,但大家每次走的时候,他依然会站在家门口,很有礼貌地望着大家渐渐走远。曾经有不少人赞叹过,大师就是大师,这些尊重别人的简单的姿势,那些很多所谓的著名人物却难以做到。

大名鼎鼎的富兰克林有一天下班,和一位同事走下楼梯,来到大厅出口。就在这时,走在他们前面的一位女士,忽然在光滑的地板上滑到,摔倒在地上。富兰克林的同事见状,马上就要上去帮助那位摔倒的女士。可富兰克林却一把拉住了他的同事,并拉他一起躲到了一根立柱后面。这时,只见那位摔倒的女士躺在地上,睁开双眼向四周打量了一下后,确定没有人看到她正摔倒在地,便迅速地爬起来,整理好自己的衣裙、头发,走向了自己的汽车。直到这时候,富兰克林才拉着他的同事从立柱后面走出来。

这一幕让同事感到很困惑,一个平常对别人充满同情心的人,为什么在别人摔倒时不及时伸出援手,却还要故意躲到立柱后面?当同事提出这个问题时,富兰克林正色道:“有谁希望别人看到自己尴尬的事情,看到自己的狼狈相呢?我们躲到立柱后面,就是给那位女士一个机会,让她确信,没有人看到她难堪的一面。否则,她以后遇见我们,一定会感到羞愧。”

富兰克林的这一停、一躲,就是他对别人心理的极大理解,就是对别人极大的尊重。真的,躲避不看,也是一种尊重。尤其是在别人尴尬、难堪的时候,比如办公室里的吵架,夫妻双方的斗嘴。再比如对待一个身体有缺陷的人,你对他“熟视无睹”,就是一种最好的尊重。吵架斗嘴,很多时候口无遮拦,可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双方此时都不希望有人进入到他们的圈子中来;身体有缺陷的人他们最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盯着他们,这种时候,你看得时间越长,他们越感到自卑。所以,尊重他们的姿势,就是“不看”。

一次,美国卓越的幽默表演大师卓别林正要登台演出,一位热心的观众忽然提醒他:“大师,你的上衣纽扣忘了扣了。”卓别林一怔,连忙表示感谢,并很快将上衣纽扣系好。当那位观众走开后,他又悄悄地把上衣纽扣解开来了。

这一幕正好被采访的记者看到了,他很是不解,就问卓别林:“您这样做,是为什么呢?”卓别林回答道:“我要扮演的是一位长途跋涉者,松开纽扣更能体现他的辛苦劳顿,会给观众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听了卓别林这样的解释,记者感到更不可思议:“那么,刚才,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那位观众呢?”“不!”卓别林加重了语气:“指出观众的误解,有的是时间。在这里,最重要的是以一颗感谢的心去接受别人的善意,并在态度上给予回报,去尊重他!

对于别人对我们的误解,我们有时是会及时的解释,有时也会不屑一顾。而卓别林不愧为大师,他采取了对误解的“接受”,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接受。别人的误解显然是善意的,那么,自己放低姿势,不分辩,不回击,或者会心的一笑甚至感谢他们的关心,不就是一种尊重吗?

对别人尊重,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姿势。但是不管是端坐还是站立,是躲开不看还是放低自己,都彰显了人格的闪光。可以这样说,有了尊重,才有可能敬畏生命,才会爱别人;尊重别人,其实也是尊重自己,因为自己从尊重中获得心底的幸福和感动。

■文/荐自《发现》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用户名:
密  码:

 

Copyright © 2007-2008 甘肃金山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Add:中国.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250号(时代广场12楼) Tel:0931-8477176 E-mail:master@gsjsjt.com
网站国家统一备案号:陇ICP备090043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