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岛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五家单位,经过十余共同完成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及应用技术”将在沿海桥梁的养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延长桥梁寿命50至80年。该研究成果已列入国家及相关行业标准、规程和指南,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标准的完善。
位于海水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海水中侵蚀性物质的影响,钢筋锈蚀、混凝土劣化速度大大加快,大量的混凝土结构的实际使用寿命根本无法达到设计使用寿命。根据已建桥梁运营主管部门的反馈资料及桥梁工程设计经验,往往在使用15至20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劣化现象,为维护和维修这些混凝土工程而长期投入的费用往往高达项目投资费用的20%至50%,甚至出现维修费用超过投资费用的情况。
据悉,“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及应用技术”是在对我国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失效的原因和类别,形成了沿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理论和应用技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该技术应用的项目有洞头半屏大桥、洞头大门大桥、舟山长松大桥和舟山松岙大桥等。通过施工时现场检测及桥梁运营阶段健康检测,证明采用该项目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降低后期维护和维修费用,延长结构使用寿命达到50年甚至更长。
该项目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混凝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