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随想-甘肃金山集团
新闻搜索:
  首 页 关于金山 金山组成 新闻中心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企业内刊 员工天地 常用下载 English
 
企业内刊

《金山人》2023年1月刊
《金山人》2022年9月刊
《金山人》2022年7月刊
《金山人》2022年5月刊
《金山人》2022年3月刊
《金山人》2022年1月刊
《金山人》2021年11月刊
《金山人》2021年9月刊
《金山人》2021年7月刊
《金山人》2021年5月刊
《金山人》2021年3月刊
《金山人》2021年1月刊
《金山人》2020年11月刊
《金山人》2020年9月刊
《金山人》2020年7月刊
《金山人》2020年5月刊
《金山人》2020年3月刊
《金山人》2020年1月刊
《金山人》2019年11月刊
《金山人》2019年9月刊
《金山人》2019年7月刊
《金山人》2019年5月刊
《金山人》2019年3月刊
《金山人》2019年1月刊
《金山人》2018年11月刊
《金山人》2018年9月刊
《金山人》2018年7月刊
《金山人》2018年5月刊
《金山人》2018年3月刊
《金山人》2018年1月刊
《金山人》2017年11月刊
《金山人》2017年9月刊
《金山人》2017年5月刊
《金山人》2017年3月刊
《金山人》2017年1月刊
《金山人》2016年11月刊
《金山人》2016年8月刊
《金山人》2016年1月刊
《金山人》2015年10月刊
《金山人》2015年5月刊
《金山人》2015年1月刊
《金山人》2014年8月刊
《金山人》2014年3月刊
《金山人》2014年1月刊
《金山人》2013年11月刊
《金山人》2013年9月刊
《金山人》2013年7月刊
《金山人》2013年5月刊
《金山人》2013年3月刊
《金山人》2013年1月刊
《金山人》2012年11月刊
《金山人》2012年9月刊
《金山人》2012年7月刊
《金山人》2012年5月刊
《金山人》2012年3月刊
《金山人》2012年1月刊
《金山人》2011年11月刊
《金山人》2011年9月刊
《金山人》2011年7月刊
《金山人》2011年5月刊
《金山人》2011年3月刊
《金山人》2011年1月刊
《金山人》2010年11月刊
《金山人》2010年9月刊
《金山人》2010年7月刊
《金山人》2010年5月刊
《金山人》2010年3月刊
《金山人》2010年1月刊
《金山人》2009年11月刊
《金山人》2009年9月刊
《金山人》2009年7月刊
《金山人》2009年5月刊
《金山人》2009年3月刊
《金山人》2009年1月刊
《金山人》2008年11月刊
《金山人》2008年9月刊
《金山人》2008年7月刊
《金山人》2008年5月刊
《金山人》2008年3月刊
《金山人》2008年1月刊
《金山人》2007年11月刊
《金山人》2007年9月刊
《金山人》2007年7月刊
《金山人》2007年5月刊
《金山人》2007年3月刊
《金山人》2007年1月刊
当前位置:首 页 >> 企业内刊 >> 《金山人》2010年5月刊 >> 正文

长城随想


点击数:[1432] 更新时间:[2010/6/2]  字体:[大] [中] [小]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脑海中便有了长城的印像,可能是从孟姜女哭长城,哭倒秦关八百里的凄凉故事中有了的;也或许是从毛泽东写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词句中产生的。到后面慢慢及长,对长城的印像也更深,知道的越多,从而更惊叹于祖先们的智慧与坚韧,历千年建成今天这样的世界建筑奇迹。虽风吹雨淋,天摧地崩,亦屹立在山巅海角,展示着它的雄姿,诉说着它的故事。就这样,我心底埋下了要亲眼目睹、亲手抚摸它的愿望,愈久愈烈。

当我踏上八达岭长城青色的地砖时,所有的兴奋、疲惫都消失的无影无踪。眼前是怎样一种景像,心中又是怎样一种感受呢,我说不清,只是心头掠过秦始皇兵马的气势,孟姜女凄美的影姿……高高的城垛,宽阔的通道,绵延起伏于崇山峻岭间,如苍龙飞腾,隐入天际;厚重的青砖,筑立在山脊峭岩上,阻挡着烈烈北风,给南坡一片郁郁葱葱的繁荣景致;那一座座烽火台,如同坚守长城的战士身躯,面望南国却依然屹立不动。手抚城垛,青砖满布刻痕,这是当年战斗时刀枪砍剁所留下的印痕?还是戍守边关的将士们记录的心声?向前望去,茫茫戈壁万里黄沙,一座雄关矗峙屹立,“天下第一雄关”几个大字在余辉的映照下,依然光彩夺目!当侵略者的铁骑裹着沙尘滚滚而来时,阵阵狼烟冲天而起,一瞬时便传到了全国各地。面对着高墙深垒,战马难以跨越,冲关却万夫莫开,侵略者只有望而兴叹。于是家园又迎来了一段和平时期。人民正常交流,你卖我换,大家相互帮助,兄弟一家。只有那守城的将士,依旧顶着烈日严寒,将身躯铸在城墙上,随时准备抵御来犯之敌。

从某种意义上说,祖国万里长城的历史,也就是中华文明进步发展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种民族文化共同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文明的进步是伴随着人民的血泪向前发展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候逐鹿中原,周边少数民族亦乘机扩张。最后各诸候国在秦国的南伐东讨中,渐渐覆灭,秦王嬴政终一统一了六国,建立的大秦帝国。为了固守江山,对内,他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统一文字、度量衡,实行了集权的统治;对外,面对异邦骑兵的侵扰和攻击,他征调全国民力修建长城,将蛮夷挡于长城之外。作为一种防御型工事,长城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历朝历代没有停止对它的修茸与扩建。它让游牧民族的铁骑很难顺利地踏进来,也让中原兵卒可以有所依仗地进行防御和进攻准备。双方便维持了一种暂时的和平发展期,人民互市互利,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中华文明向前推进。可以说,长城——不是秦王嬴政的发明和创造,它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冲突的历史产物。长城的延伸线,也便是两种文明的一个分界线。矛盾和冲突不断,长城也便一直存在延伸。明朝的长城是历史上修建的最为壮观险峻的,但在内乱外叛的打击下,终于倒在了满清的铁骑下。清朝没有修建长城的记录。当有人建议对长城进行修整时,康熙提出了著名的“以人民为长城”的主张,只可惜他的后世子孙却自毁根基,残酷剥削构筑长城的人民,加上八国联军、日本法西斯等外敌的入侵,国家和人民岌岌可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保家卫国,还我河山!一声呐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每一个中华儿女,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新的长城,将一个个来犯之敌赶出我们的国家,建设了我们和平的新家园!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时至今日,长城虽已失去了它原有的功用,但其所流传下来的精神,却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世代相承的宝贵财富!

■文/汪晓田(经营部投稿)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用户名:
密  码:

 

Copyright © 2007-2008 甘肃金山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Add:中国.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250号(时代广场12楼) Tel:0931-8477176 E-mail:master@gsjsjt.com
网站国家统一备案号:陇ICP备090043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