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关于金山 | 金山组成 | 新闻中心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企业内刊 | 员工天地 | 常用下载 | English |
![]() |
![]() |
渴望真诚 ![]() 《金山员工守则》特别强调:“诚实守信讲品德”,提倡“同舟共济,真心相融”。力求营造“明快、和睦、信赖”的氛围。此乃企业之魂。真诚是企业建设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振兴崛起的基础。 如今,在经历了“反右”和“文革”洗礼的国人心中,真诚真正是一种紧缺资源。时光流逝如此多年,本应事过境迁,但却不知时代如何演绎,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普遍意识中,“真诚”又变成了一件极奢侈和极愚蠢的事。 但是,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崇尚真诚,渴望真诚。君不见,在汶川和玉树的地震救灾中,在助学助残的社会活动中,那些满怀真情的义举,使“真诚”闪烁着钻石般的耀眼光芒。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真能打动我的心灵,使之一颤,为之感动的,并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而是最普通的一些常人充满真诚的举动,甚至是一些琐碎的小事。 记得十几年前我旅游在庐山。曲径斜阳,偊偊独行。不经意间看到一栋很典雅的小别墅,欲摄下以做资料。就在我取景准备按动快门的瞬间,突见一金发碧眼的外国姑娘边摆手边向我跑来,匆忙之中竞被脚下的石头绊倒。令我感动的是这个外国姑娘的奔跑、绊倒,仅仅是因为我相机的镜头盖没有取下。 记得数月前,我因一件烦心的事心中很是郁闷。清晨在公司的走廊,遇见刚休完产假上班的一位女同事。也许是初为人母的喜悦,只见她亲切诚恳,面带微笑地轻问一声:“早上好……”。仅一声问候令人心情顿朗,烦恼皆无。 据说在新疆干旱地区,有一个人人都须遵守的良俗:在人们吃完瓜后,要将瓜皮瓢朝下置放,而不得将其随意弃之。其原由是为给后来路过此地,缺少饮水的人们以消渴解危。 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可见之微之至。 我总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是伴随着生命的形成一道产生的。所以古哲人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因为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人是群聚动物。乐助于同类本应是人的天性。但令人费解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损人利已、见利忘义之事却屡屡发生。 前不久在《兰州晚报》有一则报道:一壮年男子,因病昏倒街头被心存真诚之人送往医院。但在其痊愈后不但不交医疗费用,反而赖在医院不肯离去。其理由是:一但离开,将衣食无着,在此,则夜有宿所、三餐无虞……道德沦丧至此,令人齿寒而汗颜!痛心和遗憾的是:我们逐渐习惯了。 在磨肩擦踵的商场,在熙熙攘攘的路上,人们习惯了接受别人冷漠而戒备的神情,也习惯了施人于冷漠而木然的面孔。但我无不担心:冷漠的时间久了,这表情是否会被雕刻在脸上?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真诚存之于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真诚的存在,这更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大不同。只要是人,便都会有真情。遇到真情便会被感动,这又是人之天性之昭显。遇到真情感动,见到劣行愤怒,这是人们最原始、最正常的反应。 需要思考的是:在感动或愤怒之余,是否更该有所感悟!或是仅做一个账 如今,多元化价值观的植入,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但是却不能改变人们做人的方式。“真诚”可以简单的定义为:对待他人应采取的一种正确的方式。该定义在全世界各民族应该是普遍通用的,以至于构成一种人类共用的财富。 请 在国家倡导精神文明建设、力求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今天,我们应该大声疾呼:渴望真诚。 ——选自员工学习笔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