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因总公司要对儿子所在的施工工程进行安全、质量大检查,大清早,他就急急忙忙出门了。当我看到搁在窗台上的安全帽还放在那儿时,就知道准是他出门急,忘了带。我知道,一个建筑工地的施工员,是一刻也离不开安全帽的,于是拿上安全帽就追了出去,可全是徒劳——他已跑得没了踪影。正在收拾早餐碗筷的妻子看到这种情形说:“孩子大了,他们自己的事自己会操心,真是瞎操心,管的多,讨人嫌。”尽管如此,我还是急忙穿上鞋,拿起安全帽,边喊边追下楼去。当看见儿子骑着自行车已经出了车棚门,就在他飞出大门的瞬间被送小孙子上学的张大爷给拦下了。张大爷这一拦,解决了我的问题,他接过我手中的安全帽,重重地拍了一下塞到儿子的手里说:戴上!建筑工地的人一刻都不能离开它,当年要不是它,不要说今天我带孙子,恐怕连儿子也不会有了。说到张大爷与安全帽的事,我们这个单元楼年龄大一点的人都知道,那是发生在七三年的事了。当时的张大爷才三十三岁,身为混凝土班班长的他,在修补柱子上因浇捣不到位留下的空洞时,一截一米多长的钢管突然从楼上掼下来,不偏不斜地落在了他戴着的安全帽上……当人们赶过去的时候,不知他是被砸坏了还是被吓坏了,总之他已软绵绵地躺在了地上。被砸开一道口子的安全帽也被远远地摔在了一边。遇上这种事,不容多想,时间就是生命。大家把人往架子车上一放,几个人推上就往医院跑(好在那时路上也不存在堵车和架子车不让上路的现象)经医生检查诊断,他没啥大碍只是受了些惊吓,回去休息一两天就好了。这下大家紧绷的心总算放松了。第二天“一顶安全帽救了一条命”的报道上了黑板报,被砸坏的安全帽被当作安全教育的实物摆在了支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张大爷马上被树立成了重安全、守纪律典型,同时又被提成了安全员。值得一提的是没过多久,一位姑娘将自己深藏的绣球抛向了这位大龄青年——现今的张大爷。
安全帽的故事写到这儿似乎该结束了,不!还有一个关于安全帽的故事,因它对我的影响太深、太沉,它一直都留在我的心里。那是发生在三十年前的一件事。当时我所在的队来了一名女大学生,听说锻炼一段时间就要到设计院去,可不知什么原因四五个月过去了她还没走。一个队施工技术组八大员合起来总共十来个人,她是八大员之一的核算员。大家天天见面,四五个月下来当然是熟之又熟了。记得是到了深秋天气,一阵风过后院子里唯一的一颗大梨树红的、黄的、黄中带焦的叶子随风落下好多片,这些霜叶落在被门卫老王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黄土地面上,非但未觉得弄脏地面,还煞是好看,往常总会看见她挑几片心仪的小心翼翼地夹在厚厚的专用书页里,说这样收藏叶子不会变色。有一天早上,因老王有事,梨树下盖有厚厚寒霜的落叶横七竖八、叠三摞四静静地躺在那里,期盼着温暖的阳光拂去身上的浓霜。这天人们感到出奇的凉,身上加一层薄毛衣还不觉得暖和。上午因她直接从家里去工地了解工程形象进度,只有她的办公桌及桌上放的夹有梨树叶的专用书册和红色安全帽空落落地搁在那儿,等着它的主人回来。十二点当人们落前错后地走出办公室的时候,一个炸雷样的消息传到了人们的耳朵里——说是十点多她在工地上被楼上掉下的砖块砸在了头上,在医院接受抢救,并且下了病危通知书。瞬间,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当我们忙不迭地赶到医院时,她已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只见她唯一的母亲,撕肝裂肺,嚎天哀地地哭着。后来从现场目睹整个事故过程的人们惋叹声中得知,这场灾难是在她经过某建筑楼去工地办公室借安全帽时发生的。虽然事故过去很多年了,但每每想起这件事,内心深处总会产生一种紧缩的疼痛。那失去女儿的母亲悲痛欲绝的场面,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里。
事故猛如虎,安全大如天。有人把安全比作一轮光芒四射的红日,照亮人的一生;还有人把安全比作一条祥和的彩带,连接起一个个美好的愿望;更有人把安全比作一道万灵的护身符,消解掉一个个事故灾难。对于安全一词我们怎么喻说都不为过。安全就是幸福、安全就是祥和、安全就是平安……那么怎样才能保障安全、实现安全呢?途径有万万千千,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脑子里要时时装着安全,行动上要刻刻重视着安全。为了企业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当你在下工地或进入高空作业区时,请你勿忘戴上这攸关生命的安全帽。
■文/李青春(金圣公司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