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10月2日,我和同事一起去了内蒙古的额济纳旗。以前从未听说过这个地名,可短短4天的旅行,却让我永远地记住了这个地方。回来两年多了,那一片片金黄色的随风摇曳的“波浪”,还有那一片犹如战死疆场的怪树林木,不时地在眼前浮现,犹如昨天。
临行前一天,我从网上查了一下相关资料: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最西部,与甘肃、蒙古国相邻,是内蒙古最大的旗。这里除了一望无际的戈壁和苍凉壮阔的沙漠景观外,还生长着39万亩古老的树种——额济纳胡杨林,世界上仅存的三大胡杨林之一。
于是,我怀着对这个陌生又神秘的地方的向往,踏上了这段令我今生难忘的旅途。汽车飞驰在平坦的公路上,透过车窗,天空越来越蓝,越来越清澈,我们离广阔的戈壁和神奇的胡杨林越来越近了。在见到胡杨林之前,胡杨在我的脑海中仅是一段文字: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心想这只是传说罢了,但当我们真正伫立在那片壮丽的古树前时,我被深深地折服了——这不仅仅只是传说,而是存在于天地之间令人无法置信的神话。
胡杨的姿态,不仅仅是站立那么简单。在狂风肆虐的戈壁滩上,要这样“站”数个世纪,绝不是件容易的事。历经沧桑的胡杨,一定是用毕生心血把强大的根系伸向地下深埋的水源,以至于死后都会保持着那份风骨,那是对残酷自然环境的一种示威,所以,胡杨从不抱怨,更不会轻易倒下。
一棵胡杨就如此不简单,那么当一片辽阔的胡杨林呈现在眼前时,那种震撼就可想而知了。说是胡杨林,并非是我们想象中一棵棵挨得很近的树林。两棵胡杨之间总会隔着那么十几米,3万多株胡杨就那么稀稀落落的分布在这片约30平方公里的大漠上。脚下松散的沙土,处处有斑斑的盐碱泛着黯淡的白光;头顶湛蓝的天空中,没有梅雨天气的阴霾,只是挂着炙烈的骄阳。胡杨就生活在这样的天地之间,从不渴求大地的养分,更不祈求上天的甘霖,却依然绵延了如此漫长的时光!
额济纳的胡杨林在一百多年前,还是一片郁郁苍苍的原始森林,如今却已干涸到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放眼望去,枯死的胡杨“尸横遍野”、东倒西歪,古怪的姿态仿佛是在临终前经历了痛苦的挣扎。走进这片树林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经历过殊死决战的古战场,而那些经过浴血奋战的“战士”们,就这样一个个以相互搀扶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眼前,誓死不倒,践行着 “活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的誓言。
我想我不必再介绍太多胡杨林的美,不必说在同一棵树上会长出几种颜色不同而形状各异的叶子;不必说它那种足以令人窒息的原始洪荒的气势;不必说它那些嶙峋的树干记录着多少岁月的艰难。我只想告诉站在树下显得如此渺小的自己:这不正是人活着的最好榜样吗?树尚且如此,而我们这些拥有高度文明的人类,又为什么不能像这些胡杨一样,在面对艰难的环境时也屹立不倒呢?
短暂的旅程结束了,我的心却永远地记住了这片胡杨林。夺目灿烂的金黄,一望无际的戈壁,波光粼粼的弱水,锋利疾吹的风沙……这些都是额济纳的象征,但最具代表性的,还是那片嶙峋坚韧的胡杨林,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在我的记忆深处闪烁,放出耀眼的光辉,鼓励我走向前方。
■文/王 红(财务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