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升空,龙年将至。走进大街小巷,各种谈龙之声不绝于耳,各地舞龙的活动令人目不暇接。中华文化历史把龙看做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民族精神的象征,人们期盼龙年给国人带来好运。
中国是龙的故乡。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中,从文学到艺术,从哲学到民俗,到处都是龙的传说。《说文》里说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能与龙相提并论的,似乎只有凤和虎。
龙,作为一种图腾,无疑是人民创造的,但因为它的高贵与威严,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却是最高统治者所占用,成为皇权的象征。所以,属于皇帝的一切都要冠上一个“龙”字——住的是龙殿,穿的是龙袍,坐的是龙位,连皇帝的身体和面孔也分别叫做龙体、龙颜。而做官叫做“登龙门”,状元及第,人们便贺为登龙门。尽管龙受到皇帝与官家的恩宠,但人们却世世代代把它挽留于民间,成为吉祥、尊贵、欢乐的同义语,于是就有了许多流传于民间的龙的传说,有了许多随处可见的刻的和画的龙,有了许多与龙有关的舞龙灯、赛龙舟等等民间娱乐、表演、杂技活动出现。
龙的气势、龙的威严、龙的不屈、龙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在中华民族传统的舞龙活动中可见一斑。你看,龙头滚翻,龙身起伏,龙尾摇动,时而腾云驾雾,时而翻江倒海,时而经天纬地,或沉雄豪壮,或苍茫高古,或清新灵动,蔚为大观。那是从历史里、从神话里、从梦幻里飞出来的龙;那是几千年孕育、几百年凝聚、几十年奋斗所形成的龙的精神;那是令世界为之注目、为之震惊、为之赞叹的中国龙的活力!
这是实实在在的龙,它从帝王宫殿的金檐上飞下来,从虚无缥缈的神话里飞出来,由古远到现实,由虚幻到实在。在960万平方公里龙的疆土上,“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自命真龙天子的,成了历史的过眼烟云,自炫好龙爱龙的,留下了贻笑后人的话柄,直到被历史巨人的神笔点了眼睛,这条巨龙才终于破壁飞向高远的天空。
兔尾苦短,所剩不多;龙头高昂,来日方长。在即将到来的龙年里,我们当把腾飞的巨龙舞起来,让九天风云在头顶上翻滚,让动地雷火在脚下奔腾。龙的民族就是要“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在古老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勃发出磅礴的生命力量,创造出更多的人间奇迹。龙的传人,不存在忧郁,不存在自满,不存在懒性,当摒弃“叶公好龙”的陋习,勇于追赶世界潮流,书写出无愧于祖先的新的辉煌。
■文/摘自《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