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关于金山 | 金山组成 | 新闻中心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企业内刊 | 员工天地 | 常用下载 | English |
![]() |
![]() |
不能遗忘的那些人 ![]() ——华东五市见闻之南京 大年正月初三,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远处近处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而我的心情也激动万分,等待着火车的启动。呜,随着一声汽笛拉响,T114次火车驶出了站台,我们一行近七十人开始了金山集团华东五市之行! 这次的华东五市之旅,分别是南京、无锡、杭州、苏州、上海。第一站,便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六朝古都——金陵,现在的江苏省省会南京市! 踏上这千年古都的土地,看着周围以浅色基调为主的建筑,以及在料峭的春风中抖动的树木,暗自心问:这是孙权图霸江南的建业以及朱元璋打下的应天府吗?是当年太平天国的都城及近代政治军事中枢地吗?是当年日本侵略军屠杀30万中国人民的地方吗?风声呜呜而过,留下一身寒意!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中山陵。中山陵是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陵墓。陵墓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整个陵墓造型像一口大钟,取警醒后世之意!陵墓大门高高耸立,“博爱”两字闪闪光亮,这是 转过碑亭,便是392级台阶。拾级而上,来到祭堂门前,门额上刻着 站在祭堂外的平台上,我再次仰望瞻 南京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便是总统府。每次在电视上看到总统府,感觉很高很大;今天到了近前,才真正见到了它的真面目。没有原先想的那种厚高,却多了一份皇家庄严。府墙上的旗杆,悬挂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据导游介绍,这根旗杆先后悬挂过太平天国旗、国民党青天白日旗、日本太阳旗、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它不仅见证了近代南京动荡的历史,也折射出中国沧桑曲折的历史进程。 进入总统府参观了一圈,又走到这根旗杆下,感慨良久!总统府内的建筑陈设,不可谓不高贵,不可谓不精致。大礼堂、总统办公室、会客厅、游园,名贵花木,向我们昭示着当年的辉煌和气派;然而那斑斑驳落,零星坑洞,也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沧桑和屈辱。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坐着这黄金宝座,依靠纶音灵石,曾经统治着半个中国;曾国藩打败洪秀全、攻克南京城的背后又有多少的累累白骨;一代中兴之臣,终究难以拯救已入膏肓的大清王朝;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将封建专制和殖民官僚打回了原形,中华民族进入了崭新的时代。然而,寄予国民厚望的国民党,却不思进取为民,反而终饱私囊,对日寇的侵略不思保家卫国,却安内为先,大肆算计自家兄弟,终致西迁国都,动摇根本…… 说到南京,不得不想起南京大屠杀,来到南京,就不能不去凭吊那三十万亡魂!对于这其中的惨烈,我本有些心理准备,但万万没想到,当我看到那些铜像、那些石头、那些坑中的白骨时,还是被那惨烈的景象震惊了,心中的感受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心灵颤抖不已。 以黑色基调为主的纪念馆墙壁上写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黑色的玻璃如同臂缠的黑纱,让人心中难受!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水中,或站着或躺着几尊铜像: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幼儿,寻找着妈妈的母乳,却不知妈妈已离他而去;一位老妈妈嚎啕大哭,面前躺着她年方幼少的女儿,她是被日寇凌辱而死!一位母亲,双手托着被日寇刺死的儿子,仰天呼喊:我的儿啊……看着这一尊尊铜像,我仿佛听到了人们的哭喊:快逃啊,恶魔来了!脚下已是血流成河! 进入纪念馆大门是很大的广场,广场上铺满了石头,而这一块块石头就是一个个同胞的亡魂。侧面墙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陈老四,陈老五、何金表、何金海、郝云鹏、郝云金……这都是遇难同胞的名字,同姓连片,可见当年日寇是整个村子的大屠杀,老弱青幼都不放过啊!路边的大石上刻着纪事:普德寺丛葬地纪念碑——一九三七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案,震惊寰宇。血沃钟山,水赤秦淮,我无辜同胞不幸遇难者逾三十万人。普德寺系我遇难同胞丛葬地之一,经南京经十字会先后埋葬于此者达九千七百二十一具,故亦称万人坑。附录其年月及埋尸载如下: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廿二日,葬二百八十具,十二月廿八日,葬六千四百六十八具……触目惊心的记载和数字,让我本就沉痛的心更生寒意!而这样的丛葬碑,沿广场边立着的不知有多少。 而当我真正看到万人坑的一部分场景时,我的脑子竟有些空白。一根根腿骨、手骨,一颗颗头骨,也有整个骨架,或交叠,或零乱地摆放在坑中。那伸向前方的手臂,似乎想抓住什么;那空洞的两眼,望向苍天,似乎在质问: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谁来回答,又有谁能回答。 我凝望着墙壁上刻着的“遇难者300000”的文字和地上那一颗颗石头,我悲痛!我愤怒!战争于手无寸铁的无辜同胞何干,为何要让他们来承受死亡和痛苦?然而,作为一个手无寸铁的人们,需要的是国家来保护他们。若不是清廷的腐败无能,若不是蒋介石的一意孤行,又何至如此!同胞的生命已经消逝,但我们决不能忘记这血的教训,我们要时刻警醒,富国强国,以告慰亡灵! 这就是南京,这就是历经起落悲喜、死而复生的南京!她有很多繁华之时,但也会遭受灭顶之灾;可无论怎样,她用她厚重的土地,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所有生命,不曾放弃!这种文化已浸润到南京城的每个角落!在快速发展成为东南沿海新型城市的今天,南京和我们都不应忘记,当年的那些事和那些人! ■文/汪晓田(集团经营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