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文化-甘肃金山集团
新闻搜索:
  首 页 关于金山 金山组成 新闻中心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企业内刊 员工天地 常用下载 English
 
企业内刊

《金山人》2023年1月刊
《金山人》2022年9月刊
《金山人》2022年7月刊
《金山人》2022年5月刊
《金山人》2022年3月刊
《金山人》2022年1月刊
《金山人》2021年11月刊
《金山人》2021年9月刊
《金山人》2021年7月刊
《金山人》2021年5月刊
《金山人》2021年3月刊
《金山人》2021年1月刊
《金山人》2020年11月刊
《金山人》2020年9月刊
《金山人》2020年7月刊
《金山人》2020年5月刊
《金山人》2020年3月刊
《金山人》2020年1月刊
《金山人》2019年11月刊
《金山人》2019年9月刊
《金山人》2019年7月刊
《金山人》2019年5月刊
《金山人》2019年3月刊
《金山人》2019年1月刊
《金山人》2018年11月刊
《金山人》2018年9月刊
《金山人》2018年7月刊
《金山人》2018年5月刊
《金山人》2018年3月刊
《金山人》2018年1月刊
《金山人》2017年11月刊
《金山人》2017年9月刊
《金山人》2017年5月刊
《金山人》2017年3月刊
《金山人》2017年1月刊
《金山人》2016年11月刊
《金山人》2016年8月刊
《金山人》2016年1月刊
《金山人》2015年10月刊
《金山人》2015年5月刊
《金山人》2015年1月刊
《金山人》2014年8月刊
《金山人》2014年3月刊
《金山人》2014年1月刊
《金山人》2013年11月刊
《金山人》2013年9月刊
《金山人》2013年7月刊
《金山人》2013年5月刊
《金山人》2013年3月刊
《金山人》2013年1月刊
《金山人》2012年11月刊
《金山人》2012年9月刊
《金山人》2012年7月刊
《金山人》2012年5月刊
《金山人》2012年3月刊
《金山人》2012年1月刊
《金山人》2011年11月刊
《金山人》2011年9月刊
《金山人》2011年7月刊
《金山人》2011年5月刊
《金山人》2011年3月刊
《金山人》2011年1月刊
《金山人》2010年11月刊
《金山人》2010年9月刊
《金山人》2010年7月刊
《金山人》2010年5月刊
《金山人》2010年3月刊
《金山人》2010年1月刊
《金山人》2009年11月刊
《金山人》2009年9月刊
《金山人》2009年7月刊
《金山人》2009年5月刊
《金山人》2009年3月刊
《金山人》2009年1月刊
《金山人》2008年11月刊
《金山人》2008年9月刊
《金山人》2008年7月刊
《金山人》2008年5月刊
《金山人》2008年3月刊
《金山人》2008年1月刊
《金山人》2007年11月刊
《金山人》2007年9月刊
《金山人》2007年7月刊
《金山人》2007年5月刊
《金山人》2007年3月刊
《金山人》2007年1月刊
当前位置:首 页 >> 企业内刊 >> 《金山人》2012年3月刊 >> 正文

浅谈中药文化


点击数:[1427] 更新时间:[2012/3/23]  字体:[大] [中] [小]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正日益受到世界的关注。中药领域是我国少数具有国际优势的领域之一。中药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药资源是我国传统的特产资源之一,它有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基础,至今仍与西药共同支撑着我国的医疗体系,为人民卫生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甘肃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中医药文化特色显著,中药材资源丰富,但是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利用宝贵的中药资源,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中药资源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部分,至今仍作为传统药材加以利用。遍布全国各地的中药生产仍然是没有质量标准的中药饮片。近年来,虽然参照西医药剂学的方法,对部分中药配方进行了标准化,研制了一批中成药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是无序的,对资源的利用率极低,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对于现在的中药材,也没有一个值得参考的质量标准。为了改变长期以来没有质量标准的局面,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部分药用资源进行了GAP认证,使这些中药材的种植、栽培、生产走上了标准化道路。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为药物资源开拓了新的利用途径,其高效及综合利用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多年来不合理的采集与开发利用,使达上千种的物种受到威胁。面对中药现代化与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当前中药资源科学发展的紧迫性及任务的艰巨性已逐步得到重视。

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导致了一些地区出现对中药资源掠夺式的过度采收或捕猎。近年来,环境污染的加剧也减弱了中药资源的再生能力。加上有些药材本身产量就极小,如天然牛黄、麝香等,更使得中药资源日趋匮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回归自然”热潮的兴起,人们对天然药物的认识提高了,对天然药物的需求剧增,但由于产量的限制,致使中药资源出现了严重的供需矛盾。中药的开发利用率低,药物资源的利用目前还处于粗放的简单加工成中药饮片的阶段,产品质量不稳定,资源浪费大,这种传统的方式本身就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与破坏。不利于资源的保护及科学长远的发展,特别是对野生药物资源的巨大破坏。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药质量不稳定,由于传统的中药药材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没有形成特色产业的区域规则。有些地区并不适合进行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但已有了相当的规模,造成药材质量不过关。虽然近年来全国推行了GAP基地及标准药材的认证,但相对于全国众多的药材基地来说仍然是极少数。并且这些GAP认证基地还仅限于药用植物的种植规范,还没有针对药用动物资源的相关认证。今后这些企业将面临重大的生存问题,很多将退出药材市场。如何减少资源的浪费,这些问题都需要思考与解决。

对于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如何去解决,对于我国中药资源如何发展,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思!

■文/  瀚(金佑康公司投稿)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用户名:
密  码:

 

Copyright © 2007-2008 甘肃金山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Add:中国.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250号(时代广场12楼) Tel:0931-8477176 E-mail:master@gsjsjt.com
网站国家统一备案号:陇ICP备090043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