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正日益受到世界的关注。中药领域是我国少数具有国际优势的领域之一。中药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药资源是我国传统的特产资源之一,它有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基础,至今仍与西药共同支撑着我国的医疗体系,为人民卫生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甘肃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中医药文化特色显著,中药材资源丰富,但是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利用宝贵的中药资源,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中药资源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部分,至今仍作为传统药材加以利用。遍布全国各地的中药生产仍然是没有质量标准的中药饮片。近年来,虽然参照西医药剂学的方法,对部分中药配方进行了标准化,研制了一批中成药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是无序的,对资源的利用率极低,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对于现在的中药材,也没有一个值得参考的质量标准。为了改变长期以来没有质量标准的局面,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部分药用资源进行了GAP认证,使这些中药材的种植、栽培、生产走上了标准化道路。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为药物资源开拓了新的利用途径,其高效及综合利用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了中药产业的发展。然而,由于多年来不合理的采集与开发利用,使达上千种的物种受到威胁。面对中药现代化与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当前中药资源科学发展的紧迫性及任务的艰巨性已逐步得到重视。
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导致了一些地区出现对中药资源掠夺式的过度采收或捕猎。近年来,环境污染的加剧也减弱了中药资源的再生能力。加上有些药材本身产量就极小,如天然牛黄、麝香等,更使得中药资源日趋匮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回归自然”热潮的兴起,人们对天然药物的认识提高了,对天然药物的需求剧增,但由于产量的限制,致使中药资源出现了严重的供需矛盾。中药的开发利用率低,药物资源的利用目前还处于粗放的简单加工成中药饮片的阶段,产品质量不稳定,资源浪费大,这种传统的方式本身就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与破坏。不利于资源的保护及科学长远的发展,特别是对野生药物资源的巨大破坏。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中药质量不稳定,由于传统的中药药材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没有形成特色产业的区域规则。有些地区并不适合进行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但已有了相当的规模,造成药材质量不过关。虽然近年来全国推行了GAP基地及标准药材的认证,但相对于全国众多的药材基地来说仍然是极少数。并且这些GAP认证基地还仅限于药用植物的种植规范,还没有针对药用动物资源的相关认证。今后这些企业将面临重大的生存问题,很多将退出药材市场。如何减少资源的浪费,这些问题都需要思考与解决。
对于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如何去解决,对于我国中药资源如何发展,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思!
■文/张 瀚(金佑康公司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