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贯标促进企业管理-甘肃金山集团
新闻搜索:
  首 页 关于金山 金山组成 新闻中心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企业内刊 员工天地 常用下载 English
 
企业内刊

《金山人》2023年1月刊
《金山人》2022年9月刊
《金山人》2022年7月刊
《金山人》2022年5月刊
《金山人》2022年3月刊
《金山人》2022年1月刊
《金山人》2021年11月刊
《金山人》2021年9月刊
《金山人》2021年7月刊
《金山人》2021年5月刊
《金山人》2021年3月刊
《金山人》2021年1月刊
《金山人》2020年11月刊
《金山人》2020年9月刊
《金山人》2020年7月刊
《金山人》2020年5月刊
《金山人》2020年3月刊
《金山人》2020年1月刊
《金山人》2019年11月刊
《金山人》2019年9月刊
《金山人》2019年7月刊
《金山人》2019年5月刊
《金山人》2019年3月刊
《金山人》2019年1月刊
《金山人》2018年11月刊
《金山人》2018年9月刊
《金山人》2018年7月刊
《金山人》2018年5月刊
《金山人》2018年3月刊
《金山人》2018年1月刊
《金山人》2017年11月刊
《金山人》2017年9月刊
《金山人》2017年5月刊
《金山人》2017年3月刊
《金山人》2017年1月刊
《金山人》2016年11月刊
《金山人》2016年8月刊
《金山人》2016年1月刊
《金山人》2015年10月刊
《金山人》2015年5月刊
《金山人》2015年1月刊
《金山人》2014年8月刊
《金山人》2014年3月刊
《金山人》2014年1月刊
《金山人》2013年11月刊
《金山人》2013年9月刊
《金山人》2013年7月刊
《金山人》2013年5月刊
《金山人》2013年3月刊
《金山人》2013年1月刊
《金山人》2012年11月刊
《金山人》2012年9月刊
《金山人》2012年7月刊
《金山人》2012年5月刊
《金山人》2012年3月刊
《金山人》2012年1月刊
《金山人》2011年11月刊
《金山人》2011年9月刊
《金山人》2011年7月刊
《金山人》2011年5月刊
《金山人》2011年3月刊
《金山人》2011年1月刊
《金山人》2010年11月刊
《金山人》2010年9月刊
《金山人》2010年7月刊
《金山人》2010年5月刊
《金山人》2010年3月刊
《金山人》2010年1月刊
《金山人》2009年11月刊
《金山人》2009年9月刊
《金山人》2009年7月刊
《金山人》2009年5月刊
《金山人》2009年3月刊
《金山人》2009年1月刊
《金山人》2008年11月刊
《金山人》2008年9月刊
《金山人》2008年7月刊
《金山人》2008年5月刊
《金山人》2008年3月刊
《金山人》2008年1月刊
《金山人》2007年11月刊
《金山人》2007年9月刊
《金山人》2007年7月刊
《金山人》2007年5月刊
《金山人》2007年3月刊
《金山人》2007年1月刊
当前位置:首 页 >> 企业内刊 >> 《金山人》2013年1月刊 >> 正文

如何以贯标促进企业管理


点击数:[1406] 更新时间:[2013/2/5]  字体:[大] [中] [小]

企业贯标(不论是质量、环境、还是职业健康安全)的目的首先是改进管理,提升绩效。认证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体系尽管有系统不完善、方法欠科学等方面的不足,但它为大多数员工所接受,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所以总体上是有效的,因而得以传承沿袭。所谓贯标,只不过是用一面国际优秀企业认可的“镜子”来对照企业现状,寻求改进的机会,实现管理体系的系统化与科学化,并不是另起炉灶,建立一套全新的体系。这一点必须为相关人员所理解。

任何好的方法要得到有效贯彻,首要工作是让执行者理解并接受这一方法,这正是标准的“系统方法”。由于许多管理者感到标准乃至于程序文件晦涩难懂,所以多数企业的贯标都经历了被动接受、生搬硬套;有所感觉、理解加深;注重实效、纵深推进几个阶段。如何增强贯标的有效性,以贯标促进企业日常管理,缩短以上进程,尽快改善企业运行状态,是每一位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重点关注以下事项:

1. 重视意识与能力培训

标准十分强调培训的作用,这是因为不论组织的体系有多严谨,文件有多充分,所有的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人的活动,人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相关人员具有强烈的愿望,清楚自己在活动中的职责、方法、准则,并具备相应的技能,才能使活动满足要求并处于有效控制之下。如果员工提高活动绩效的意识强烈,那么,他提高自身能力的欲望必然强烈,其能力也容易得到提升;反之亦然。因此,意识是培训的重点。意识培训就是通过弄清“为什么?”而使其看到要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形成主动工作的意愿。例如:

1.1. 为什么“必要时,活动要形成记录”:向顾客及相关方提供免除组织或当事人责任的证据;为经济往来提供证据;

1.2. 为什么要建立文件、资料和记录清单:便于保管、使用、移交等等。

“为什么?”的问题解决了,就弄清了该项“活动”的目的与意义,就不再“因为要求做,所以就做”,就会“因为需要做,所以必须做好”,从而激发出员工的内在动力,其它“什么人”、“做什么”、“怎么做”等一系列的事情就会迎刃而解。

为了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有效性,培训还必须与具体活动相结合。例如解释“质量计划及其作用”时,最好选择学员身边的活动进行解剖分析,使其澄清概念,掌握方法,印象深刻,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 提高内审员素质

内审员是贯标的中坚力量,他们素质的高低将决定程序文件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其对标准的理解和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熟悉程度,将直接影响贯标的效果。因此,内审员不能只熟悉本岗位活动,要熟悉全局,融会贯通,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表述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像老师教学生,用一桶水灌一杯水,把内审变成宣传队、播种机。为此,企业要加强内审员培训,通过标准学习、实例探讨、外聘授课、总结分析等活动,不断提高内审员的综合素质。

3. 不断优化管理文件

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管理总是要经历从粗放到精细、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制度越来越全,文件越来越多,管理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但同时,工作可能越来越繁琐。特别是企业贯标认证之初,大家对标准的理解都不深,形成的文件数量多,但许多文件可读性不强,可操作性差,执行者在文件与记录的海洋中不知所措,工作被动。这种状况与标准要求背道而驰,显然也难以持久。因为只有简便实用,才容易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才有生命力。

因此,随着贯标的深入,企业要定期评价文件的有效性与适宜性,适时修订文件,摒弃形式,去繁就简,优化文件,现实企业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细化到强化,从强化到简化的过程。例如:

3.1. 项活动的记录能合并到一张纸的就决不用两张;

3.2. 个环节控制就有效的活动,决不设计第二个岗位介入;

3.3. 已经被全体员工理解、接受或成为习惯的要求,其文件就要弱化。

4. 扩大内审覆盖面

内审是对企业体系管理运行状况的自我体检,是推进贯标工作,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一个组织达标了,并不表明组织的每一个基层单元都在贯标,都达标了。由于惰性使然,难免有基层组织消极贯标,上级有要求就照作,没有明确要求就尽量回避。而实践证明:一旦切实贯标,基层管理者就会感受到贯标的益处,就会从被动接受转为积极推进,成为自觉行为。

那么,如何扭转被动贯标,消除贯标盲区,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呢?扩大内审覆盖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因为内审既有工作检查,又是现场培训。由于内审员的素质相对较高,对标准的理解较深,接受的信息也多,因此,内审员直接与受审核方交流,可以避免通过中间环节而可能导致的信息流失和理解错误,更容易让基层人员正确认识标准,接受贯标。所以,企业要尽可能扩大内审覆盖面,把更多的基层组织纳入贯标范围。以笔者所在单位的贯标过程来看,接受两次内审或外审后,一般基层人员对标准就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按照程序文件来规范管理。

——摘自《造价人》网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用户名:
密  码:

 

Copyright © 2007-2008 甘肃金山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Add:中国.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250号(时代广场12楼) Tel:0931-8477176 E-mail:master@gsjsjt.com
网站国家统一备案号:陇ICP备090043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