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的滋味,他就永远也体会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是什么滋味,亦不懂得追求是什么。话又说回来,不管你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其实每天我们都在追求着。推而广之,大千世界的一草一木一物,不也都在追求吗?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儿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
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关心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上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教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教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改学化学。于是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在同学中,遥遥领先。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人的智能发展不是均衡的,都有强点和弱点 ,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在寻找适合自己的目标方向中,你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追求也应该有一定的方向,没有目标方向的人,可能永远也找不到终点。
■文/李亮秀(集团物资后勤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