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位德国职业教育专家交流,聊起从国内工程师那里听来的故事:中国一个著名企业引进一批德国设备,装配说明书上写明某处螺钉要拧七圈半。中国技工实际装配时有时拧七圈,有时拧八圈,并告诉监督装配质量的德国技术人员:感觉紧固程度差不多。德国人说,那不行,规定七圈半就得七圈半。这是德国本土设备装配长期总结的最佳紧固度。
我本只是随口说起,没想到这名德国专家很认真地强调,这恰恰是德国职业教育要让学徒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灵活性和创造性是产品研发阶段允许和鼓励的,但生产实施过程必须一丝不苟。
德国职业教育传授给技工的一个基本职业精神,就是一丝不苟照操作规程办事,容不得一点“灵活性”。不光普通技工如此,德国培养的技师更甚。技师职责之一是保证产品质量,按职教专家的说法,技师头衔本身就会促使他对操作马虎零容忍。
从企业家到工人,从职业教育机构到质量监管部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可以说是贯穿德国实体经济各个环节的重要软实力。德国制造质量过硬的基础,是德国制造人才过硬。或许正因为如此,德国政界人士不断强调,应用型专业人才短缺会威胁德国实体经济竞争力。
■文/荐自《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