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省
小时候家里穷困,感觉啥东西都缺,家里面有啥好东西,父母都给我们吃,问他们为啥不吃,他们只是说不喜欢吃或只是尝一下。慢慢的他们的言传身教深深的影响了我们,我们也形成了尝一下的习惯。以前觉得他们可能是节省,省下来给子女。但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才发现父母亲的这一省,省的不仅仅是食物,而是一种生活习惯。现在不管有多少美食摆在面前,我都只是“尝一下”,因为任何好吃的东西对我已经都没有多大的诱惑了,吃饭对我来说也只是果腹而已。子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教认为欲望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人生如果没有欲望,也就没有痛苦。因此,这一省更是减轻了我人生的一大痛苦。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的《寒门难再出贵子》,他认为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能影响人的性格,甚至于影响人的一生,决定人生的走向。父母亲的行为确实深深的影响着我。但是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这些美好的品德并没有限制我的成长,反而是在不知不觉中限制着我对世界的欲望,没有让我走向成长的反面,去满足自己无休止的欲望。
最近看到许多仁人志士开始呼吁我们国家的教育,现在国家教育的目的是让我们认识世界,以便于更好的改造世界,从而更大程度的为人类服务。庄子认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而我们传统的教育,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佛家,都是从认识自己着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佛言:“心生种种发生,心灭种种法灭”。“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平。”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教育方式。
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教我们怎样做人,就情欲而言,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礼记·礼运》)。而我们生活、工作中都难免带有感情、恶欲,他们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如何为人,影响我们的家庭、社交关系,影响生活、工作方式,甚至于分不清情欲与自我,最后混为一谈,为其所制。情思过后,又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悔恨、所烦恼。所以古人非常提倡自省,随时反省自己的思想情欲,尽量做到不为其所困。
■文/白徳翔(金佑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