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岗仁波齐》,被感动了,也被震撼到了,一部讲信仰的作品。
《冈仁波齐》讲述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为完成父亲的遗愿,决定带着叔叔即小村里很多人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两千多公里的朝圣之路……他们唯有信仰在心中,冈仁波齐也就在不远处。电影的一开始,看到他们踏上318国道,看到九岁的小女孩扎扎叩拜的一瞬间,我没能忍住眼泪,当扎扎从累得瘫倒在地的同伴身边经过时,轻声却坚定地说了两个字“加油”!看到这个场景,我顿时泪奔。扎扎的妈妈说:扎扎磕头,磕头好,磕头长见识,扎扎点点头。可我在想磕头真的能长见识吗?这或许就是信仰的力量,信仰使得达瓦扎西一个渴望远方的少年,江措旺堆一个心怀忐忑的屠夫都要洗涤心灵。面对新生与逝去,一个期待新生命的母亲次仁曲珍,一个寄望来世七十二岁的老人杨培。不知道这种朝圣的方式,能让他们得到什么,或者改变什么,有人为自我救赎,有人为逃离,有人却为了虔诚的心,不管为了什么,但他们之间的信任,关爱,宽容,他们为众生祈福,难能可贵。这一切都诠释了生活并非都要急功心计,路上生孩子不着急,等生完了再继续,被石头砸伤腿不着急,等腿好了再继续,拖拉机坏了不着急,不要车头,拉着车斗继续走,没钱了不着急,打工赚钱再继续……命好的去当喇嘛,命不好的去远方。
反观我们城市中的生活,享受着各种好的生活条件,我们焦虑、欲望膨胀、你争我夺,追赶着别人的脚步,可是就算这样我们急欲心切的要去哪里呢?所以我们失去的是信仰。一颗至于世外单纯坚定的心,或者是简单善意的心又在何处呢?向往的与正在做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可见梦想与心灵和生活的关系,可以选择实现,也可以选择保留,并非所有的人都以一样的方式对待。朝圣的信徒可以花费一年的时间,从芒康出发,磕两千多公里的头,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所以他们认为重要的是过程,而非结果。这都无关对错,也无关长幼,如果说追寻的轨迹即生活,那么选择就是意义的全部。
■文/王晓琳(集团财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