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关于金山 | 金山组成 | 新闻中心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企业内刊 | 员工天地 | 常用下载 | English |
![]() |
![]() |
奋斗出奇迹 ![]()
日本是重工业产品的王国,产品质量世界一流且市场潜力很小,工程机械设备已没有多少用武之地,所以中国的重工产品出口日本市场的机会几乎为零。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大地震,竟然演绎出轰动世界的中国三一重工长臂泵车在日本核危机中大显神威的故事。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件扬我国威的事情背后,隐藏着一个叫杨丙龙的中国小伙子的传奇功劳。 2008年7月,24岁的杨丙龙毕业后,随即就去三一重工上海海外总公司培训,到三一重工设在日本东京的办事处任职。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在日本卖出了三一重工在日本的第一台挖掘机,他终于创造了“零”的突破——中国的重工产品终于打进日本市场了! 2011年3月11日下午2点46分,震惊世界的日本9级大地震发生了!杨丙龙和大楼里所有的日本人都跑到楼下的一个休闲小广场上避难。不久,他得知大地震引发了海啸和福岛核电站泄漏两大灾难,“迅速离开日本”是所有在日外国人的第一选择。那一夜,父母和远在上海的女友以及三一重工领导打来电话,希望杨丙龙马上回国。但日本第一高楼拖泵采购会谈还在等着杨丙龙,他表示一定要去大阪!等会谈完了,我再从大阪回国避难!” 3月17日上午,杨丙龙准时出现在大阪第一高楼项目组的办公室,日方代表见到杨丙龙,上前紧紧地握住他的手,吃惊地说:“我以为你不会来了!没想到你还是准时到了!”中午,谈判结束,杨丙龙回到宾馆就得知飞机往福岛核电站注水失败,破损的核电站温度继续升高,形势非常严峻,东京电力公司的决策层正在开会探讨准备用泵车向福岛核电站里注水,可日本生产的长臂泵车臂长不够消息,于是他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3月18日上午9点,杨丙龙来到东京电力公司,日方代表接待了他并商谈购买事宜。下午,在东电接待室,杨丙龙当场打电话给三一重工长沙总部汇报谈判内容。当时,三一重工的库房里恰好有一台62米的长臂泵车。经过沟通,三一重工董事长对杨丙龙说:“我们决定把这辆泵车送他们!在这次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之际,一个日本人为了救100多名中国研修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把这辆泵车赠送给日本,一是为了感谢,二是想借此让日本朋友认可我们的产品……” 3月24日24时,长臂泵车安全抵达野田市。第二天,3位中国工程师开始对3位日本操作手做速成培训。谁知,就在这时候,杨丙龙吃惊地发现,东京电力公司也从德国购进了3辆“大象”牌长臂泵车。德国是世界上的另一个重工产品王国,他们所制造的重工系列产品与“奔驰”和“宝马”等轿车一样十分著名。这样一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中国与德国的重工产品,要在福岛核电站暗中展开一场PK。 调试了两天之后,3月31日,中国的长臂泵车开到福岛核电站的1号机组,开始“注水”。而2号至4号机组,则由德国的3台泵车负责注水。德国那臂长58米的“大象”牌泵车开始吃不消了,每注水3小时,就要停下来,歇一会儿。后来,又发展到每注水两小时。当天,中国泵车就开赴4号机组注水。两天后,给3号机组注水的德国泵车又“休息”了,中国泵车则像一台永远不知疲倦的大力士,又开到3号机组注水…… 就这样,中国泵车连续注水,在缓解核危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到5月中旬,福岛核电站的事态终于平稳下来。福岛的核危机让质量过硬的中国长臂泵车在日本出名了,也让全世界记住了中国神奇小子杨丙龙。就这样,杨丙龙经过不懈的努力,改写了中国重工产品在日本市场上的历史,也终于打破了曾经被美国、德国等控制的混凝土泵车的臂架技术品牌的垄断。随后,大约30辆长臂泵车的意向订单已经从日本飞向三一重工,欧美等国的订单也大批量地飞向三一重工,大阪第一高楼项目组最终拍板:大阪第一高楼只采用中国三一重工的产品。 杨丙龙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销售奇迹。他之所以能成功,在于他身上有一股韧劲,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他只身在日本孤独奋斗,不畏嘲笑,笑看失败,最终守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改写了中国重工在日本市场上的历史。他成功的底气,来源于祖国的强大,对祖国产品质量的自信!中国不缺像三一重工这样的好企业、好产品,但是缺少像杨丙龙这样优秀的销售人员,这也是杨丙龙的出现让世界眼睛一亮的原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