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混凝土早期养护的重要性
随着商品混凝土的蓬勃发展,现代混凝土在混凝土生产中大多掺加了矿渣粉、粉煤灰等掺合料及外加剂,这些材料的加入都要求必须为混凝土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使各种材料组合发挥出最佳性能。温度、湿度及养护延续的时间是混凝土养护的三大要素。
现在的商品混凝土都使用了减水剂,当混凝土刚刚终凝时,才完全失去塑性,此时,水泥水化已经开始,而且反应激烈,水化热的积聚会使混凝土温度升高,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水份,如果不及时养护,就会通过毛细孔挥发出来,这样就形成早期裂缝,对混凝土强度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产生一系列质量问题,所以夏季的混凝土一定要做好振捣、压实、抹面、覆盖、浇水、保湿等早期养护工作。
夏季气温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快,同时混凝土中的水份蒸发速度也快,大量水份的蒸发将会影响胶凝材料的水化,从而影响混凝土最终强度及各种性能的发展。大量水份很快失去,不仅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且在混凝土强度不高的情况下发生,极易造成混凝土的开裂。因此尤其要加强对混凝土的早期养护,是确保硬化混凝土力学性能增长,防止裂缝产生,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关于如何养护,现行的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规定:“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保湿养护可采取洒水、覆盖、喷涂养护剂等方式。养护方式可根据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等因素确定。”
所谓“保湿养护”,可以理解为保水养护,也就是能保住混凝土中拌合水不损失的完美湿养护。
规范中强调保湿养护要“及时进行”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及时,就是在新浇筑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压后,立即喷雾、覆盖或洒水养护。只有这样做,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混凝土中拌合水不再损失。正如《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规定的“对于混凝土浇筑面,尤其是平面结构,宜边浇筑成型边采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
至于“保湿养护”的时间,不应少于 14天,尤其要加强前 7 天,这是黄金养护期,关键是前三天,关键中的关键是第一天,因为,混凝土在这一时段是胶凝材料水化最活跃,强度增长最快的时段。如果不养护,也是混凝土拌合水丧失最快、最容易产生失水缺陷的时段。有些施工人员却不懂这个道理,为了赶工期,不仅不覆盖,连水也不浇,刚刚终凝就开始放线,接着就吊装钢筋、模板、脚手架,哪顾得上养护?其结果后患无穷,只好花更多的钱、浪费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渗漏等缺陷,还使硬化后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大大降低。
我们如何做好夏季养护呢?对于现浇板、地面、路面等浇筑面,在浇筑抹面完成后应立即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养护,待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洒水养护,最少保证 3 天充分保湿养护,最好 7 天。对于柱子,在拆除模板后,应随即缠裹塑料薄膜,保证混凝土表面水份不散失,并随时洒水以保证薄膜内的水分充足。对于剪力墙应避免过早拆模,最好能够带模湿养护。根据不同浇筑部位采取不同的养护方法,保证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的充分湿养护,即可避免或减小由于养护不到位造成的混凝土裂缝及表面强度低问题。
■文/ 潘存国(金盾公司直属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