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珍珍(集团经营部)
泱泱华夏,历朝历代都不缺少各种各样的文学著作,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从涌现出的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再到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无不体现出古人的智慧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谈到文明,在人类远古文明特别是四大文明中,只有华夏文明延续流传至今,从来没有间断过,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也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因此从不同角度去探寻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进程以及文字的生命力之所在,对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来说,都有着远大的意义。窥一斑以探全豹,我们就从宋词中去探究华夏文明的魅力。
说到宋词,就必须联想到它所在的朝代。宋朝是一个有创辟的时代,它的学术思想以及文艺都与前人有不同的地方。唐人善于写景,而宋人善于言情,且宋代士大夫讲究气节,其言论尤以宋词推崇独绝。宋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最初流于民间,经过五代十国再到两宋,逐渐发展成为了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为华夏文明史上的三座丰碑,是古代文学史上的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后世传承之佳作。相比于唐诗句式的整齐划一,句法的固定,宋词的句式就较为参差不齐,句法较为灵活,但它相比于元曲在字数上又更严谨并有严格的平仄;唐诗所表达的意境多与国家的兴亡、官场的浮沉、百姓的疾苦、心中的抱负等息息相关。元曲则因与元朝文化倒退、社会矛盾尖锐的现象等因素有关,它的曲风偏于俗,多以“叹世”和“归隐”为主题,其内容更为写实,更加口语化,也贴近百姓的生活。而词在题材和内容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大多数都是以作者为中心,抒发自己的相思离别、伤春悲愁以及风花雪月情怀,更加突出自我丰富的思想情感,并把艺术源于生活的本质表现的淋漓尽致。故宋词的魅力所在之处就是在语言上带有鲜明的人物色彩,更加轻灵细巧且讲究雅致。它兼有文学和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按照词牌名的调来填词。在南北宋都有名家,主要以北宋的豪放派词人苏轼和南宋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为代表。下面就来感受一下宋词魅力之所在。
自古军旅生涯都显得落寞、悲壮但又鼓舞人心,范仲淹的《渔家傲》这首词就描写了军旅生活的情景,尽管当时的环境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荒芜,也尽管将士们都有“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思乡心切,但只因“燕然未勒归无计”,所以将士们都无计归家,体现出将士们苍凉却又雄劲的豪迈之气;古代文人们都会将自己的深情厚谊寄情于景,再通过诗词表达出来,王安石的《桂枝香》就是一篇登临怀古的佳作,词的上阙写景,下阙抒情,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六朝灭亡的遗憾和悲痛;人生总有离别之时,也总有相思之情,特别是在中秋月圆之夜,客居他乡的游人总会思念家乡的亲人,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就是一篇怀念亲人的千古名作。开篇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用李白的诗句,展现出词人气势不凡的姿态并寄相思之情于明月的感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体现出词人豁达开朗的人生格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词人对亲人和全天下人美好的祝愿,表现出词人高尚的人生境界。宋词还有好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突显了能征善战的岳飞壮志酬筹的报国之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体现出陆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表现出词人李清照浓浓的思夫之情。
宋词有着千姿百态的神韵,独一无二的特点,是人们精神灵魂的寄托,也是我们华夏文明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核心元素。当然它的魅力与价值也远远不止这些,因为中华文明实在是久远绵长,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这些优秀文明的魅力来滋润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