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初的这场疫情中,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的建成对于疫情的防控及病人的救治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不仅为病人解决了床位应急的问题,也反应出了中国建筑业先进的技术与日趋成熟的发展轨迹。火神山医院自1月24日完成相关的设计方案,当天便开始施工,7500名建设者们开始夜以继日地建设,历时仅十天便建成了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专用医院。可爱的网友们在进行“云监工”的同时还给建筑机械起了一些别具特色的名字:送高宗(宋高宗)—高层吊车;送灰宗(宋徽宗)—混凝土搅拌车;焊武帝—焊工;光武帝—场地中间的超级大灯;光绪帝—夜班开的两个超级大灯;道光帝—水泥抹平工人等,一看这些有趣名字,让人不禁联想到了中国建筑古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建筑史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中的不可或缺一部分,它承载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给人们的居住与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视觉上的艺术享受。有人说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仔细拜读,亦是如此:
上古时代,人们是居住在天然的洞穴之中,随着石器时代的发展,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成了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后因为自然环境的影响,在长江流域发展为杆栏式建筑,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西夏王朝建立之后,原始社会也随之结束,中国的夯土技术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一些建筑专用工具也相继产生(斧、刀、锯、凿、钻、铲等)。夯土技术、木构技术及立面造型、平面布局,还有一些装饰及色彩的应用都已初具雏形,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在秦、汉五百年间,其木构架主体结构已趋于成熟,各种都城、宫殿、陵墓等鳞次栉比的产生,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斗栱。屋顶形式多样化,制砖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这是中国建筑第一次发展的高潮;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开始了民族大融合时期,佛教建筑随之传入,一些都成、宫殿的建筑规模超过了秦汉时期;进入隋、唐时期,中国的建筑承前启后,并融入了外来元素,形成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建筑体系,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阶段;宋、辽、金时期,由于战乱,中国的建筑业遭遇了滑铁卢,并停滞了一段时期。在建筑艺术方面自北宋起,就一变唐代恢弘雄大的气势,而向细腻纤巧的方面发展,在建筑装饰上也更加讲究。这也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到了宋代,在工程技术与施工管理方面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在元、明、清的六百多年间,其建筑布局比宋代更为成熟、合理。这时段也兴起了规模宏大的造园高潮,并且一些喇嘛教的建筑也开始兴建,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发展高潮。当然,如果要想细致详尽的了解中国古建筑史,那就要好好阅读梁思成的著作《中国建筑史》。
时至今日,有些古建筑虽已不复存在,但依然被后人铭记于心,如那矗立在六国时代的“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的阿房宫;还有那“下空回雁无忧弋,画水文鳞底用渔。满眼韶光如有待,东风着意为吹嘘。”的圆明园,可惜已被八国联军无情的摧毁。不过还好有些古建筑依然幸运的屹立在中国大地上,供世人使用以及欣赏。如叹为观止的万里长城,令人心旷神怡的岳阳楼,还有那气势恢宏的故宫等,都是中国人民通过不断的思索实践以及创新创造出来的,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文化遗产。为中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中国现代建筑业的发展,不断融入了古建筑的元素与风格,使得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呈现更好的建造价值。金山集团通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与奋斗中,为榆中县城臻现了首座人文城市综合体建筑,其精心打造的住宅:栖云·里、商业;栖云·坊、商务;栖云壹号综合体项目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设计理念新颖,未来价值可盼,而且还融入了古建筑的风格神韵,是我公司的良心之作,更是金山人的匠心奉献。
■文/梁珍珍( 集团经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