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你的思维局限-甘肃金山集团
新闻搜索:
  首 页 关于金山 金山组成 新闻中心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企业内刊 员工天地 常用下载 English
 
企业内刊

《金山人》2023年1月刊
《金山人》2022年9月刊
《金山人》2022年7月刊
《金山人》2022年5月刊
《金山人》2022年3月刊
《金山人》2022年1月刊
《金山人》2021年11月刊
《金山人》2021年9月刊
《金山人》2021年7月刊
《金山人》2021年5月刊
《金山人》2021年3月刊
《金山人》2021年1月刊
《金山人》2020年11月刊
《金山人》2020年9月刊
《金山人》2020年7月刊
《金山人》2020年5月刊
《金山人》2020年3月刊
《金山人》2020年1月刊
《金山人》2019年11月刊
《金山人》2019年9月刊
《金山人》2019年7月刊
《金山人》2019年5月刊
《金山人》2019年3月刊
《金山人》2019年1月刊
《金山人》2018年11月刊
《金山人》2018年9月刊
《金山人》2018年7月刊
《金山人》2018年5月刊
《金山人》2018年3月刊
《金山人》2018年1月刊
《金山人》2017年11月刊
《金山人》2017年9月刊
《金山人》2017年5月刊
《金山人》2017年3月刊
《金山人》2017年1月刊
《金山人》2016年11月刊
《金山人》2016年8月刊
《金山人》2016年1月刊
《金山人》2015年10月刊
《金山人》2015年5月刊
《金山人》2015年1月刊
《金山人》2014年8月刊
《金山人》2014年3月刊
《金山人》2014年1月刊
《金山人》2013年11月刊
《金山人》2013年9月刊
《金山人》2013年7月刊
《金山人》2013年5月刊
《金山人》2013年3月刊
《金山人》2013年1月刊
《金山人》2012年11月刊
《金山人》2012年9月刊
《金山人》2012年7月刊
《金山人》2012年5月刊
《金山人》2012年3月刊
《金山人》2012年1月刊
《金山人》2011年11月刊
《金山人》2011年9月刊
《金山人》2011年7月刊
《金山人》2011年5月刊
《金山人》2011年3月刊
《金山人》2011年1月刊
《金山人》2010年11月刊
《金山人》2010年9月刊
《金山人》2010年7月刊
《金山人》2010年5月刊
《金山人》2010年3月刊
《金山人》2010年1月刊
《金山人》2009年11月刊
《金山人》2009年9月刊
《金山人》2009年7月刊
《金山人》2009年5月刊
《金山人》2009年3月刊
《金山人》2009年1月刊
《金山人》2008年11月刊
《金山人》2008年9月刊
《金山人》2008年7月刊
《金山人》2008年5月刊
《金山人》2008年3月刊
《金山人》2008年1月刊
《金山人》2007年11月刊
《金山人》2007年9月刊
《金山人》2007年7月刊
《金山人》2007年5月刊
《金山人》2007年3月刊
《金山人》2007年1月刊
当前位置:首 页 >> 企业内刊 >> 《金山人》2020年9月刊 >> 正文

突破你的思维局限


点击数:[1423] 更新时间:[2020/9/30]  字体:[大] [中] [小]

■文/松下辛之助{[日](摘自《越勇敢越青春》一书)

我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抽空去一趟理发店,因为东京某家理发店的老板曾对我说;“您的形象关系到公司门面。所以,头发要经常修剪。”

我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因此就算工作再忙,我也一直保持着勤理发的习惯。

有一天,这个理发店的老板又说:“做买卖,服务很重要。”那天,他用了一小时十分钟给我理发,而平常他只用一小时——他多为我服务了十分钟。以前,很多手艺人认为,这是认真服务的表现。

排在我后边的顾客称赞说:“老板,你还真是热心周到啊。一会儿给我理发的时候也多费点儿心啊。”

但是,我认为,在重视效率、珍惜时间的现代社会,这并不是真正的好服务。于是,我对老板说:“你想努力为顾客提供好的服务,这份心意值得肯定。不过,如果因此让顾客多花十分钟,便算不上好的服务。相反,如果能让顾客少花十分钟,同时又不降低服务质量,这才是最佳服务吧。”

花的时间越多,就越能把事情做好,这是普遍的认知当然也不是没有道理,正所谓“慢工出细活”嘛。如果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为什么还要多花时间呢?对理发这样的服务行业来说,更应该时时为顾客着想,而不是把“多花时间”等同于“优质服务”。

前不久,我又去了那家理发店。这一次,老板用了五十分钟就帮我打理得妥妥帖帖的。

类似的事情在如今的职场上也是很常见的。比如,有些员工看似一天到晚很忙碌,而且常常加班,但总是出不了成绩。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员工本人来说,这都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然而,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领导反而表扬这类员工的情形,因为很多人习惯性地把“多花时间”等同于“努力奋斗”。

我还是电工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干活很麻利的同事。别人花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事他常常用两个小时就全部搞定。我非常佩服他,偶尔也会向他请教安装电线的窍门之类的。

一天,这个做事利索的同事又早早地回到公司。另一名年纪稍大点儿的老同事私底下对我说:“千万别学那个人,他干的活儿都很粗糙,常常要返工。”我很诧异,因为我从他那里学到的小窍门确实很好用,而且也没见他收到过要求返工之类的投诉。

老同事一口一个“保证”“绝对”,令我非常不解。他为什么就不能相信,那个同事在电工方面有天赋呢?难道必须和周围的人保持步调一致,才是认真干活吗?通过这件事,我开始留意自己是否也会出现这样的思维局限。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用户名:
密  码:

 

Copyright © 2007-2008 甘肃金山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Add:中国.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250号(时代广场12楼) Tel:0931-8477176 E-mail:master@gsjsjt.com
网站国家统一备案号:陇ICP备090043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