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关于金山 | 金山组成 | 新闻中心 | 企业文化 | 人力资源 | 企业内刊 | 员工天地 | 常用下载 | English |
![]() |
![]() |
文景之治之汉文帝 ![]() ■文/梁珍珍(集团经营部) 近日,我国考古学界又有了一项重大发现,即汉文帝的霸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此霸陵的发现不仅解决了西汉十一座帝王陵墓的名位问题,也对研究古代帝王墓葬制度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此,我们暂不研究古代墓葬制度,而是要聊一聊霸陵的墓主人汉文帝,这位帝王的传奇一生。在中国古代诞生了很多赫赫有名的帝王,如尧舜禹汤、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与他们相比,文帝的名气就稍逊一筹,但是他也是古代帝王中不可或缺的一位仁德之君。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时期的第三位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其政绩主要体现在与民休戚、无为而治的民本思想和政治智慧上。最令世人瞩目的当属他与其子汉景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第一个太平盛世——文景之治。虽然这位帝
王没有其父汉高祖刘邦的神明威武,也没有其孙汉武帝刘彻的雄才大略,但他却以宽厚仁德、谦恭自守、勤俭治国的品德留名史册,也为文景之治的辉煌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文帝一生都在推崇黄老之术,一生都在奉行道家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为天下先。” 文帝的慈,首先体现在了他能体恤百姓的疾苦,能够设身处地的为百姓的利益着想,他提倡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不停地为百姓减役薄赋,安民物本,为汉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开端,《史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瘐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其次是废除了秦汉时期经常沿用的酷刑,比如:“收孥相坐”、“诽谤妖言之罪”以及“肉刑”等严苛的法律制度,足以见得文帝的宽厚仁慈;再者就是他是一位大孝子,其母薄太后患病期间,他亲自侍奉陪伴于母亲身边,他“亲尝汤药”的故事还被编入《二十四孝》中,供后人学习。“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文帝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这种做法在历朝历代也是屈指可数的。 汉文帝堪称是史上最节俭的皇帝,不管是从他生前的行事还是死后的薄葬中都可以体现出来。文帝生前一直都在提倡节俭,拒绝铺张浪费,还以身作则,不光自己不穿富贵华丽的着装,还要求后宫嫔妃也衣着朴素,自己还经常穿着草鞋上朝。他在位期间,没有建宫室,修园囿、添车马,把节省下来的钱都用于救济穷苦百姓,治理边塞政事。他的霸陵正如他生前所说:“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西汉墓葬讲究“昭穆之制”、覆土为陵,而文帝的霸陵却没有和咸阳原上的长陵、安陵等葬于一处,而是选在了白鹿原上,还是依山为陵,没有封土也没有立碑,这也是使得考古学界至今才发现他的霸陵的原因之一。他也堪称是历代皇帝中勤俭治国的典范。 不为天下先,是文帝毕生的治国之道。面对北边匈奴单于势力的挑衅,他始终以谦恭的姿态对待他们,虽然小的摩擦时而有之,大的战事却从没有发生过;面对南越国赵佗的虎视眈眈,他采取了怀柔的政策,为赵佗父母修坟墓,接济南越国的穷苦百姓,以此来感化赵佗,进而避免冲突;面对吴王刘濞的嚣张跋扈,他采取冷静的态度处理,从而压制了一场叛乱。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一方面要以柔克刚,避免国家动荡,使得百姓生灵涂炭;另一方面是为国家、为百姓减少开支,以求大力恢复和发展国家的农业、工商业等,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提高百姓生活水平,进一步体现了汉文帝爱民重农的民本思想。 有人说:“不读他的一朝,整个汉初的六七十年也大抵如此。”可是没有他的一朝,又怎么会有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