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丹(金山建筑公司)
早一个月前的一个晚上,我刷抖音美食看到那会大学时吃过的辣子炒沼虾,记忆的味道被猛烈唤醒,一种无形的力量催促我顶着垂涎三尺一地的吃货劲,一番某宝网购了一公斤的沼虾皮。又用差不多十天的时间,等着它从长江南岸,一路“遥”到了大西北。因为工作的缘故,加上最近肠胃炎,直到今天我才又心血来潮,去几公里外的农贸市场抓了半斤辣椒,按照我记忆里的做法,在厨房一顿切削火烤。
为了表示对这道菜肴的尊重,我还特地做了一道汤,让它作为陪衬丰富点缀下。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所有的期待和投入的感情都唤不醒熟悉的味道。我反思了很久,寻找原因,最后归结到辣椒身上:它皮厚,发甜,没有南昌线椒辣味,少了一份强劲,用来做大盘鸡、拌面可以,但却很难成为主角。外地的沼虾配上本地的辣椒,一南一北总是格格不入,像很难调和的香氛,无论怎么配比都无法一次性达到心中想要的结果。
人跟食材对地域的选择,也差不多是一个样子,本来和一帮工友有效组合人尽其才,可以说混得风生水起。一旦选择到了另一个地方,和当地的文化、社会结合,还是那个人,干的还是那个事业,却可能再难找到从前的默契和自如。如果一个人自我适应、调节能力极强,假以时日,经过磨合以后,是可以与当地的“食材”翻炒在一起,重新找到昔日的味道,但不能否认的是,也总有一些人无法适应这样的变化,从此碌碌无为,在与新环境的无限期的挣扎拉扯中,败下阵来。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广招人才、吸纳人口。引入新鲜的血液总是好的,目的是把新的理念连人一起带过来,激活当地一滩死水,培育出一种新生的力量撬动发展。但这种美好的期望,除了人才这样的主角,还要有更为精细的配套来形成一种完善的系统。比如,宽松的环境政策,不受束缚的工作平台,独立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与他能力相当的试验场等等。一个硕士、博士甚至是教授,对任何地区来说都是高端的人才,都理应发挥出巨大作用,但就像高端的虾米,如果只给它配套本地的辣子(没有说本地的不好,只是并不适合外来物),就很难有预想的化学反应。
今天下厨房的失败经历,让我渐渐打消了一个创业的梦想。我原想在这里开一间早点铺子,或者搓鱼子,把家乡的特色小吃带到这里来,现在想想还是算了。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和活法,你即便强扭过来,也很难找到它本来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