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落的老家-甘肃金山集团
新闻搜索:
  首 页 关于金山 金山组成 新闻中心 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 企业内刊 员工天地 常用下载 English
 
企业内刊

《金山人》2023年1月刊
《金山人》2022年9月刊
《金山人》2022年7月刊
《金山人》2022年5月刊
《金山人》2022年3月刊
《金山人》2022年1月刊
《金山人》2021年11月刊
《金山人》2021年9月刊
《金山人》2021年7月刊
《金山人》2021年5月刊
《金山人》2021年3月刊
《金山人》2021年1月刊
《金山人》2020年11月刊
《金山人》2020年9月刊
《金山人》2020年7月刊
《金山人》2020年5月刊
《金山人》2020年3月刊
《金山人》2020年1月刊
《金山人》2019年11月刊
《金山人》2019年9月刊
《金山人》2019年7月刊
《金山人》2019年5月刊
《金山人》2019年3月刊
《金山人》2019年1月刊
《金山人》2018年11月刊
《金山人》2018年9月刊
《金山人》2018年7月刊
《金山人》2018年5月刊
《金山人》2018年3月刊
《金山人》2018年1月刊
《金山人》2017年11月刊
《金山人》2017年9月刊
《金山人》2017年5月刊
《金山人》2017年3月刊
《金山人》2017年1月刊
《金山人》2016年11月刊
《金山人》2016年8月刊
《金山人》2016年1月刊
《金山人》2015年10月刊
《金山人》2015年5月刊
《金山人》2015年1月刊
《金山人》2014年8月刊
《金山人》2014年3月刊
《金山人》2014年1月刊
《金山人》2013年11月刊
《金山人》2013年9月刊
《金山人》2013年7月刊
《金山人》2013年5月刊
《金山人》2013年3月刊
《金山人》2013年1月刊
《金山人》2012年11月刊
《金山人》2012年9月刊
《金山人》2012年7月刊
《金山人》2012年5月刊
《金山人》2012年3月刊
《金山人》2012年1月刊
《金山人》2011年11月刊
《金山人》2011年9月刊
《金山人》2011年7月刊
《金山人》2011年5月刊
《金山人》2011年3月刊
《金山人》2011年1月刊
《金山人》2010年11月刊
《金山人》2010年9月刊
《金山人》2010年7月刊
《金山人》2010年5月刊
《金山人》2010年3月刊
《金山人》2010年1月刊
《金山人》2009年11月刊
《金山人》2009年9月刊
《金山人》2009年7月刊
《金山人》2009年5月刊
《金山人》2009年3月刊
《金山人》2009年1月刊
《金山人》2008年11月刊
《金山人》2008年9月刊
《金山人》2008年7月刊
《金山人》2008年5月刊
《金山人》2008年3月刊
《金山人》2008年1月刊
《金山人》2007年11月刊
《金山人》2007年9月刊
《金山人》2007年7月刊
《金山人》2007年5月刊
《金山人》2007年3月刊
《金山人》2007年1月刊
当前位置:首 页 >> 企业内刊 >> 《金山人》2022年3月刊 >> 正文

衰落的老家


点击数:[1534] 更新时间:[2022/3/18]  字体:[大] [中] [小]

■文/丁玉峰(金盾公司直属站)
今年春节前好长一阵子两个孩子就嚷嚷着想要回老家过年,让我很欣慰,因为以前她们是不愿意回老家的。为此我的父母早早就开始了回老家过年的准备工作,搞卫生、置办年货、做各式各样的家乡美食,终于一切置办好就开始过年了,我也开始了多年来为数不多的一次在老家过年。 
经过在老家过年的几天里,我渐渐发现,不知何时,村子渐渐空了,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 
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有的甚至带去了孩子,有的村只剩下了十来名孩子上学,只好几个村的学校合并成一所学校。 
通过和人寒暄了解到,现在许多村子人心惶惶,许多土地也一直荒芜着,种粮食费事不挣钱,种子化肥还有耕种收割,算下来,费心费力不挣钱,还不如不种,还能领粮食直补。所以大家都期盼着将自家的土地租出去,像父辈那样视土地为生命的老一辈农民已渐渐逝去,还在世的为数不多的几位老人也已进入耄耋之年,无暇他顾。地块占位好、交通便利的地块都被城里来的大老板租了去,用大型机械修整成了和上世纪60-70年代农业合作社时期一样的大地块;地块占位不好、交通不便利的一耽搁就是几年!年轻人等着出租土地躺着吃,老年人唉声叹气,有的哀的是故土难离,有的哀的是年轻人今后咋办! 
估计任谁也没想到,中国经济经过40年飞速发展,土地又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城里的一个又一个土豪又租地当起了农民。 
城里人成了农民,农民成了工人。 
现在连种庄稼的方式也全然不一样了,过去都是犁地、锄草,如今全靠除草剂和农药,多年以后,土地板结,甚至土壤中毒,庄稼减产甚至发生病害,望土地而兴叹。 
许多人漂泊在异乡,或许成了老板,成了白领,甚至成了异乡人,或者成了文化人,一谈起故乡,就用无尽的想象,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和眷恋以及不可磨灭的故乡情怀。谁也不愿说故乡落后,说故乡的贫穷,而愿意被乡愁美化着,把贫穷品德化,把落后浪漫化,认为丑化家乡就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沉迷而且迷茫,家乡的落后贫穷就渐渐模糊起来。 
你看每到春节,返乡潮在全国涌动,怎们也要赶在年三十回家,似乎童年的记忆在那时又回来了,家家蒸包子,户户包饺子,杀猪炖肉欢欢喜喜过大年。 
而今,年味越来越淡,一方面是现代文明和财富极大丰富,一方面是人情味的淡化和缺失。连熟人之间也成了点头之交,昔日的小伙伴和好友都变得陌生起来,见面也只是简单的打声招呼。 
回来除了走亲戚,就是打麻将玩扑克。一个小村子,竟有十几家商店,商店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摆满了小方桌、麻将桌之类,占据了大半个店面。 
每天中午吃完午饭,男男女女会不约而同来到经常聚集的场所,不分昼夜,天昏地暗,肚子饿了,泡包方便面或啃几块饼干吃两根劣质火腿肠就了事。 
麻将、扎金花、挖坑一齐上阵了,大伙有的一年都没有见过面,此时风云聚会一起一决高下,有时候一年的血汗钱一夜输个精光,还强作欢颜。回去后夫妻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父母唉声叹气,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春节过后,打工大军又满怀豪情的出门了,辛苦努力地去挣钱,等待来年回来重复同样的故事。 
最近几年,抖音快手等自媒体成了全民的爱好,每人都是低头族,往往全家人捧着手机刷视频,连吃饭的时间都不放过,昼黑颠倒,玩累了睡,睡醒了又玩,放任让生活处于一种无聊的恶性循环中。难怪在网络上有一幅图发问,像不像清末的国民,人手一杆烟枪,怪不得人家说是东亚病夫。 
这些年,村里考上名牌大学的微乎其微,考上一般大学的也廖廖无几,未完成学业辍学的越来越多了。还说,人家有点能力的都进城里上好学校了,我们上的是没有了好老师的烂学校,考不好情有可原。似乎对着,实际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空心校园、空心村随处可见。 
故乡还在,希望却完了,可怜了,我们的下一代。 
那些懂乡礼,知农事的真正农民、乡绅逐渐消失殆尽。 
老人哀叹而力不从心,年轻人无心于此。村庄的衰落,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农事到了岌岌可危的时候,这对有着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灿烂的农耕文明的中华民族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用户名:
密  码:

 

Copyright © 2007-2008 甘肃金山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
Add:中国.兰州市城关区张掖路250号(时代广场12楼) Tel:0931-8477176 E-mail:master@gsjsjt.com
网站国家统一备案号:陇ICP备09004337号-1